台灣人平均壽命跌破80歲!面對超高齡社會來臨 如何追求「健康餘命」?

日期2023/10/17
點閱數2367

撰文者:醫聯網編輯部

根據台灣內政部公布「111年簡易生命表」顯示,台灣人的平均壽命(又稱零歲平均餘命)為79.84歲,其中男性76.63歲、女性83.28歲,因死亡人數以及標準化死亡率上升緣故,平均壽命較110年減少1.02歲,但仍高於全球平均水準。內政部指出,平均壽命減少原因來自COVID-19疫情及人口老化影響。

內政部表示,各國都很重視生命表的編算,國民平均壽命是衡量國家基本健康評估、整體社會經濟福祉及國家競爭力評比的重要統計指標,然而,在討論平均壽命為何減少時,也不要忽視「健康餘命」。平均壽命和健康餘命最大的差異在於,平均壽命是指假設一出生的零歲嬰兒,平均可期待的生存年數(1)。根據衛福部統計處資料顯示,健康餘命則指的是「零歲健康平均餘命」,定義是「身體健康不需依賴他人的平均期望存活年數,由疾病、功能障礙及死亡的存活曲線,分別計算各年齡別健康生命之存活率與未罹患慢性疾病狀況下之平均餘命。」(2),若平均餘命和健康餘命存在差距,則代表人生晚年處於失能的狀態有多久。


(圖一:近十年台灣人平均壽命趨勢圖/內政部提供)


109年台灣人健康餘命與平均餘命差距將近8年(圖二),即平均需仰賴家人或照顧者照顧8年,代表陷入長期失能的狀態。因此,健康餘命的提升相當重要,若能在沒有失能的情況下自然、健康地老去,迎接人生的終點站,勢必減輕個人及家屬(照顧者)的負擔。


(圖二:2012-2021年台灣人餘命與健康餘命比較(歲)圖/台灣女人連線整理)


如何自我做到「健康地變老」是邁入老年之前,最必要的超前部署。女性和男性在老化的過程中會面臨不同的健康問題,但也有一些共同的挑戰,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現的健康問題以及如何健康地變老的建議:

1. 心血管疾病: 隨著年齡增長,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尤其是有三高的族群(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有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務必定期檢查血壓、血脂、血糖,並保持均衡的飲食和規律的運動,如有需要治療,一定要和醫師多方溝通討論最適切的治療與照護方式,並遵醫囑,按時服藥與接受治療等。

2. 骨質疏鬆:骨密度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能下降,尤其是女性更年期後,相較男性容易患上骨質疏鬆症,建議平時要攝取足夠的鈣質和維生素D,並進行重量訓練,以保持骨骼健康,民眾可以透過定期骨密度檢測以檢視自己的骨質狀態,以獲得最即時的治療與預防。骨質疏鬆症的威脅不可小覷,一旦跌到容易造成骨折,有不少長者因為跌倒造成失能臥床,因此避免骨質疏鬆是相當重要的。

3. 關節疼痛:關節疼痛和關節炎可能在老年時變得更為常見,適當的運動、體重控制和物理治療可以幫助減輕症狀。

4. 認知功能衰退:認知功能在老年時有所下降,包括記憶和思維能力,進一步走向失智症。保持大腦活躍,例如通過學習新技能、解題和社交互動,也要避免長期且過度的沮喪憂鬱,可以有助於維護認知功能,避免或延緩失智症的產生。

5. 肌少症:良好的營養是維持肌肉健康的關鍵,確保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維持肌肉量。且要適度運動,尤其重量訓練,可以幫助增加肌肉質量和力量,例如:舉重、彈力帶等,而定期的有氧運動也有助於維持整體健康。

6. 女性特有健康問題──更年期症狀:女性在更年期時因荷爾蒙波動,可能會出現潮紅、情緒起伏大、失眠、肥胖等症狀,可以尋求醫師或營養師提供不同的治療與日常飲食選項,以幫助緩解症狀。

7. 男性特有健康問題──攝護腺健康:如攝護腺肥大或攝護腺癌,定期檢查前列腺健康,並遵循醫生的建議,以及性健康問題,如勃起功能障礙,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煙、適當的運動和均衡飲食,有助於維持性健康。

總之,無論性別,健康老化的關鍵是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飲食習慣、適度的運動、不吸煙、限制飲酒、保持社交互動以及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此外,根據年齡和性別的特點,也要關注特定的健康問題,並與醫療專業人員合作,制定個人化的健康管理計劃。


參考資料:

(1)台灣內政部「第十次(民國 98 年-100 年)國民生命表」提要分析

(2)台灣衛福部統計處健康平均餘命

※本內容由《醫聯網》授權使用,非經同意不得轉載。


為您推薦相關文章

為您推薦相關服務

尋保障
相關保險商品推薦
問客服
洽詢電話客服中心 0800-020-060